近年來,省科技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、省政府關于科技創新工作的各項部署,加快提升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。截至8月底,我省吸納京津技術1873項,同比增長16.41%;吸納京津技術合同額達到78.14億元,同比增長95.5%;吸納京津技術占全省技術吸納總額的39.92%。為推動“京津研發、河北轉化”再提速,近日,省科技廳正式啟動實施“52111”工程,即打造5個戰略高地、建設20個示范園區、做強百個轉化機構、轉化千項重大成果、提升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轉化孵化比例到10%。到2020年,可帶動全省技術合同交易總額達到500億元,基本建成上下聯動、橫向協同、運行順暢的技術轉移體系。
“52111”工程明確了七項重點工作任務:一是實施成果轉化項目。鼓勵與京津共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,聯合爭取國家項目支持,省市組織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,對京津尖端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我省重大“殺手锏”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給予集中支持,力爭到2020年實現轉化1000項的目標。二是做強成果轉化主體。強化企業科技成果轉化主體地位,省市每年至少組織5場大型科技成果供需對接、展覽展示等活動,加快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、企業研發費用75%稅前加計扣除、研發設備加速折舊、符合條件的“四技”合同減免稅等稅收優惠政策,到2020年,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000家,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8.2萬家。三是打造成果轉化高地。明確各市成果轉化孵化基本承接方向,全力推進雄安新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建設,深入推動石保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,加快落實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重點任務,著力推動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帶建設,謀劃做好科技冬奧工作,支持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示范園區。四是完善技術轉移體系。謀劃打造國際化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,促進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尖端技術與市場有效對接,建立一批技術轉移機構,建設區域性、行業性技術交易市場,培育一批公共服務平臺,到2020年,每個市至少打造1個常設技術交易市場,基本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孵化一站式公共服務全覆蓋。五是促進科技金融融合。充分發揮省科技創業投資和成果轉化引導基金、省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等杠桿作用,重點發揮“國投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(有限合伙)”作用,大力發展創業投資。加快發展科技支行,積極發展科技保險、融資租賃、科技小額貸款等新型金融業態。六是培養技術轉移人才。加強技術經理人培養,充分發揮各類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作用,加快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,力爭到2020年,建成10家省級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,支持引進150個高層次產業創新創業團隊和1000名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英才,建設院士工作站360家。七是推進改革政策落地。加大科技改革政策落實力度,重點就落實《河北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》《河北省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計劃(2016-2020年)》《河北省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實施方案》《推進科技體制改革若干舉措》等,繼續完善可操作的具體細則。